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340篇
农学   142篇
基础科学   84篇
  533篇
综合类   1268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499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On three sites in coastal northwestern Oregon, USA, seedling root and shoot development were assessed for Douglas-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western hemlock (Tsuga heterophylla (Raf.) Sarg.), and western red-cedar (Thuja plicata Donn ex D. Don) container seedlings under varying sulfometuron methyl (Oust XP®) herbicide application treatments.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application of 0.16 kg active ingredient (ai) ha?1 as a site preparation in fall 2003, a release application in fall 2004, or a control treatment with no application.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winter 2004 and measurements recorded in summer 2004, winter 2005, and summer 2005. During first season growth, western red-cedar seedlings showed the greatest negative impact to site prepar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 overall average new root length outside the root plug reduced by 67%.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oot length also occurred for western hemlock (47%) and Douglas-fir (40%) seedlings. About 9 months after the release treatment, and 21 months after the site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for any measured paramet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eedlings under the site preparation treatment recovered from initial damage incurred to the root system. Lack of seedling response under the release treatment may be the result of opposing influences from the herbicide ap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seedling phytotoxicity and enhanced seedling development resulting from effective vegetation control. Although our study was limited to 21 months following planting, reduced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site preparation and release treatments suggests that these treatments may benefit future seedling growth.  相似文献   
42.
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分布以黄红壤为主,占86.8%;钙质紫砂土次之,占7.8%;侵蚀性红壤占2.7%;石灰岩土占2.5%;黄壤面积最小,仅占0.2%。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认为不同湖区林场的天然林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从整个地区角度看各种林型间土壤养分无差异性,但从每个林场单独分析,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阔叶林地养分明显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因而,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对千岛湖地区林地的持续发展,提高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景观生态等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3.
In our previous study,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revealed species-specific markers for three medicinal Echinacea species (Asteraceae): E. angustifolia DC., E. pallida (Nutt.) Nutt. and E. purpurea (L.) Moench.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converted a RAPD marker (750 bp) for E. purpurea into a SCAR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 SCAR-PCR, in fact, revealed the expected amplicon (330 bp) only in E. purpurea and not in the other two species, giving further evidence for differences in medicinal Echinacea spp. genome and confirming a greater similarity between E. pallida and angustifolia.  相似文献   
44.
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21世纪一项战略生态工程。作者就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8年补助期满后农民生计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希伟  赵荣慧 《林业科学》1990,26(4):353-358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6.
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水氮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沙壕渠实验站,通过田间试验,对节水灌溉模式(拔节+抽穗2水)和常规充分灌溉模式(分蘖+拔节+抽穗+灌浆4水)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和氮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水与4水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比4水处理提高7.8%.在较低施氮...  相似文献   
47.
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内蒙古115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改进的Selianinov干燥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干燥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从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干燥度逐渐变小,气候变得湿润。从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干湿交替型,位于西部的典型荒漠区和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森林区。2)持续变干型,内蒙古中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30年来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使得半湿润区面积缩小,半干旱区面积增加。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分布来看,70年代,年平均干燥度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变化趋于湿润化;8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干后湿又干的变化过程,干燥度波动较大;9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湿润后急剧变干的变化过程,其中1995~2000年干燥度增幅为30年最快的时段。在六大生态类型分区中,典型荒漠区干燥度变化最为剧烈,且对内蒙古全区干燥度的贡献率最大,大兴安岭林区和草甸草原区的干燥度变化最小。从气候干湿状况的年代际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是内蒙古全区气候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代。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不同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人工镰割、人工锯割、人工刀砍三种平茬方式平茬后的茬口形态及再萌生沙柳的枝条数量、直径、柳条高度。结果表明:最佳平茬方式为人工镰割,其茬口倾斜度最大,茬口背风,有利于茬口防风沙侵袭;平茬后试验区域再萌生枝条数量平均达96.9根,比锯割方式和刀砍方式多出近7根;三种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枝条直径的影响不大,平均在6~8 mm之间波动;平茬后6~8月份沙柳的生长高度没有明显差异;9月份,镰刀平茬后的沙柳高度优势有所显现,平均值为158 cm。  相似文献   
49.
采用林间试验,在苹果小吉丁虫幼虫期对受害野苹果树进行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浓度的组合处理,探究16%虫线清乳油对野苹果小吉丁虫化学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孔注药和输液法施药方式在30 d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采用输液法及施药浓度为1倍稀释时,在整个防治期内校正防效均高于其它处理。对返青率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对于野苹果树生长,最适合的施药浓度为2倍稀释。因此,在虫害防治前期采用1倍稀释浓度、防治后期采用2倍稀释浓度进行施药防治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校园植物资源情况,并利用校园资源丰富《生态学》课程教学,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文献调查、植物志检索结合的方法,对学院校园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植物相关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出本校的植物名录,并制作植物检索表,且制作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校园植物电子杂志。经调查统计得岀,截至2019年6月31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校园现有植物22科37属41种,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36种.草本19种,乔木12种,灌木8种,藤本2种。目前,校园植物资源主要是作为园林观赏美化环境使用,在营造校园文化、创建地域特色、完善相关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价值还有待挖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校园植物不仅是作为景观资源来使用,也能与相关学科的教学、植物相关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